第(2/3)页 所以,全天下立刻就臣服了。 授田的事情,在先帝孝文皇帝执政最初之时还是在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的。 只是,从十年前开始,随着天下安定,人口开始上涨,而土地资源却还是只有那么多。 授田的事情渐渐没了声息,取而代之的是,民间渐渐出现了地主,土地兼并开始出现。 现在民间的事情,卫安不了解,但十几年后,卫安记得很清楚,自建元元年开始,土地兼并的规模开始上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富者阡陌连野,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那时候,所谓的一夫五口百亩模式自然立刻崩塌,彻底成了纸上的画饼。 “大半还是可以维持的……”马忠想了想答道:“不过,以臣所见,已经有人开始买卖田地了……” 他家就是典范! 当此之世,民间厚葬成风。 一旦有人去世,为了家风名声,稍微困难点的人家,立刻就要卖掉一些田地来筹集丧葬之费。 即使是富裕之家,也是有些吃不消的,只有那些有封国食邑的公侯才不需要为了这些发愁。 卫安看了看外面的田舍,点点头,此时的情况比之十几年之后应该是不同的,毕竟,文景之治也不是吹牛逼的。 那么,他的那篇文章和政策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了。 当马车行驶到一处十字路口时,卫安看到一个老汉带着两个垂鬓幼童在路口的桥墩下钓鱼。 “停下!”卫安吩咐了一声,马车立刻停下来。 卫安很清楚,马忠虽然来自市井,但他终究也是官宦之家,跟最基层的民众还是缺乏沟通的。 社会阶级的天然隔阂,不可能让马忠真的知道那些每日在田间地头的农民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处境,想了解这些,就必须弯下腰去,真正的接触农民,才能了解到此时社会的真正形态。 于是卫安下了马车,笑呵呵的走到那个正跟两个幼童说话的老农身边,拱手问道:“敢问老丈,今年高寿?” 在大武,年纪大的老人不分身份阶级,统统享有特权,大武律规定,年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见官不拜,八十岁以上,见了皇帝都不用拜。 因此,这老农对卫安这个一看就是贵公子的年轻人的行礼并不意外。 第(2/3)页